排行榜
1995-1996海洋开发技术进展
定 价: ¥ 85.00
会员价: ¥ 72.25
1487
浏览次数
作者: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
出版日期:1997-01-01
ISBN:7-5027-4324-3
装帧:平装
页数:246
版次:B1
立即购买 加入购物车 购买电子书 ¥49.00内容简介
本书为1995—1996年度海洋探测技术与设备、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技术、海洋科技动态等最新信息汇总。资料新颖,内容广泛,实用性强。特别是在海洋科技动态篇目中编入了最新(英汉对照)潮汐和潮流术语,这是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所属的国家海洋局1989年最新版本内容,此术语可为我国潮汐观测预报、海洋测绘工作者提供查阅和借鉴。本书可供从事海洋科学研究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
目录
海洋开发管理与服务
全球海洋观测系统(GOOS)的建立及所产生的效益(3)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1995 2005年战略计划—简介(8)
日本海洋资源研究与开发现状(13)
日本政府对海洋科学技术的支持— —海洋电子仪器的现状(15)
俄罗斯海洋高技术开发设想(19)
海洋仪器的检定意义(20)
海洋遥感
世界地球观测卫星及特点 (25)
日本本世纪内卫星发展计划概况(26)
英国海洋科学研究所Deacon实验室的卫星遥感研究 (27)
我国海洋水色卫星已列入“九五”发射规划(28)
开发小型地球探测卫星的前景(29)
地球观测系统 EOS(30)
日本地球观测平台技术卫星(32)
美国新一代的GOES 8静止轨道气象卫星 (33)
加拿大发射雷达卫星(33)
T/P卫星轨道测定新进展(34)
T/P在海洋潮汐研究中的应用(36)
精确测量卫星轨道的方法和技术(36)
卫星高度计数据在精密轨道测定中的作用(41)
ERS 1高度计数据在观测EL NINO中的应用(46)
用ERS 1快速传递高度计数据对海表面快视监测(47)
ERS 1测高数据在北大西洋平均海平面和表层流测量中的应用(49)
卫星高度计在秘鲁 智利逆流研究中的应用 (49)
美国科学家利用卫星数据制作出新海底图(50)
水色成像:从CZCS到SeaWiFS (50)
台湾将发射第一颗卫星 海洋水色卫星(56)
海洋浮标与潜水器
FZS3 1型漂流浮标(57)
我国将研制水质监测浮标(57)
Marex浮标部件国产化成果通过鉴定(58)
SeaWatch GOOS的有力工具 (58)
中美联合进行巡回潜水科学实验(61)
日本“深海6500”和“深海2000”深潜器1996年的潜航调查计划(61)
西班牙研制出多用途新型潜艇(62)
日本“海沟”号无人潜水器潜入海底深度表10911.4m(62)
利用水下载人潜器海底矿产开采区电场测量(62)
我国首台无缆水下机器人研制成功(64)
英国研制军用水下遥控潜器(64)
海洋调查船
美国学术船队的Roger 号科学调查船(64)
美国海军最新的海洋学调查船“探路者”号(65)
“马尔科姆巴尔德里奇”号海洋调查船完成环球考察(67)
“大洋一号”科学调查船(67)
DY85 5航次大洋探查(68)
“勇士”号第26航次的科学考察(68)
按照“世界大洋环流”计划(WOCE)姆里达诺夫教授号科学调查船所进行的第40航次(71)
综合航载信息技术(72)
壳牌近海石油公司资助深海研究(73)
船舶循环检修法试点成功(73)
美国海洋研究船将面临财政困境(73)
台湾将组建海洋研究船队(74)
海洋学观测仪器
海洋水文、气象学仪器
水文调查系统 Sea Beaml 000(75)
SeaBeam1075型水文调查系统(76)
新型S4A型电磁海流计(79)
RCM7和RCM8型记录海流计(81)
Smart 声学海流计(82)
新技术的应用使老式海流计获得强大生命力(84)
Seapac2100型流、浪、潮综合测量仪(88)
Seapac2100型波潮测量仪(88)
扫描拖曳式多探头综合测量体— —测温链(89)
Mn 1型近岸水位计(94)
探测海流和水文要素垂直剖面的探头(96)
深海拖曳系统(98)
990型深海拖鱼(99)
美国利用军用飞机监测飓风(102)
海洋声学仪器
SeaBat9001型多波束回声测深仪(102)
SeaBeam2000系列2100多波束调查系统(105)
SeaBat6012型多波束前视声呐(107)
SeaBat6042型多波束数据采集与呈现系统(108)
倒置声学导航系统(108)
SimradHPR410型水声定位参考系统(111)
自由漂浮式声学层析接收机(111)
EG&G7500/8011B系列可回收的声学应答器系统 (115)
3 DACM声学海流测量系统(115)
SACM- 3型声学海流计(115)
海洋地质学仪器
美将建造海底火山观测站(116)
用声波测量深海底水平距离(117)
一种新的现场沉积地质声学测量系统(117)
CS 1型侧扫声呐(118)
深海锤击取样管(119)
日本完成大西洋中脊探查行动计划(120)
海底分类技术标准化(121)
海洋化学仪器
海水水质分析与国际标准ISO8466 — 1(122)
德国WTW水质分析仪器(123)
净化池用水质监测系统WALKLABWK系列(123)
养鱼用水质监测系统(124)
MBL8700型车载式水质监视装置(124)
WAL—M—F型快速水质分析仪(124)
WAL 6000型数字简易水质仪(125)
UC系列水质监测器(125)
U 10型水质测定仪(126)
BOD测定仪HC装置(127)
HC 407型快速数字COD表(127)
C—86 2型COD快速测定仪(127)
便携式DO/O2/Temp表UK 2000型(127)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确定海水氢氟酸离解常数(128)
多试样TNP测磷、测氮装置(130)
日立L 3720型电导率检测器(130)
新一代舰船用阻尼涂料间世(131)
海洋药物(131)
现场海洋光学、生化学仪器(131)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海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
绥中36—1B区和曹妃甸1—6油田己建成投产— 渤—海油田正式向天津提供能源(137)
东海又发现高产工业油气流(137)
我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南海崖域13—1气田投产庆典在京举行(137)
我国海上最大的夭然气田投产(137)
惠州32—2油田和32 3油田建成投产(138)
英国将重视小油田的开发(138)
美国将开发深海油气资源(138)
SeaBeam调查系统布放在墨西哥湾油气勘探(139)
壳牌公司将建新型平台开发深海油田(139)
海上油气勘探及开采技术的新发展(141)
海洋矿产资源
我国科学家对深海锰结核的成因提出了新理论(141)
DYC3 1型自返式锰核取样器己通过验收(141)
静力触探稳定装置获专利申请(142)
资源信息的不足束缚了海洋采矿业的发展(143)
海洋水产资源
世界渔业科技现状和发展趋势(144)
世界渔业部长级会议在罗马举行(145)
海湾国家采取治理海湾石油污染的措施(145)
欧洲利用卫星监测控制渔船过界捕捞(145)
过度捕捞造成捕获量连年下降(146)
沿海渔业资源锐减(146)
我国首对大型玻璃钢渔船下水(147)
舟山报废14艘新建渔轮(147)
MJX50脉冲惊虾仪(147)
海洋新能源
英国海洋能研究与开发(148)
英国应用研究与技术公司(ART)的波能技术研究(152)
英国研制成功首座海中波浪能电站(155)
海洋温差发电的前景(155)
我国“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海洋能利用技术通过国家验收”(156)
南海流花11 1油田建成投产(156)
日本海水温差发电新进展(156)
海水资源
从海水中提取铀的新方法 树脂吸附法(157)
浙江嵘泗开发海底淡水资源(157)
南沙永暑礁上的最新的海水淡化设备(157)
海洋工程技术
水下工程技术
印度阿曼输油管道铺设中的测量工作(161)
日本研制成海底电缆埋设船(164)
岙山港吞吐量超过100万吨并进入世界500强行列(164)
水力工程物理模型将在海岸及河口治理中发挥重大作用(165)
烟台港西港池二期工程进展顺利(165)
GPS应用技术
应用GPS精确测定测高卫星轨道新进展(165)
中、俄、澳三国在南极测绘原点时的GPS联测(171)
用雷达高度计测量电磁偏差(172)
海洋环保技术
法国防治沿岸污染的新技术(173)
亚洲沿海地区污染调查已提到议事日程(175)
DRAPS大气自动监测系统(176)
TOC 500型全自动测定系统(176)
BOD 3型生物需氧量自动测定记录装置(176)
智能溢油处理技术(177)
清除船底附着生物的生物技术(178)
OIL 20油份浓度计(179)
计量疏浚物倾倒的新方法(179)
水面浮油处理剂得到专家的认可(179)
HYQ1—1型倾废航行数据记录仪(179)
山东北部沿海无机氮超标严重(180)
近海工业面临的新问题:如何处理废弃的海上钻井平台(180)
联合国海洋污染会议在华盛顿召开(181)
气候变化引起深海变暖(181)
胜利油田采用不污染海洋生产的新技术(181)
海洋科技动态
综合信息
联合国宜布1998年为国际海洋年(185)
美国国会提议减弱NOAA的职能权限 (185)
美国海岸警备队简介 (186)
“海洋测量中微结构和过程模式”国际会议(187)
A.л,φeнL3eИ6ayM教授简介(188)
海洋研究机构
美国近海技术研究中心—OTRC(189)
美国西北地区海洋仪器检定中心(190)
英国南安普敦海洋学中心(SOC)(191)
德国海洋地球科学GEOMAR研究中心(192)
韩国的海洋研究机构(193)
贝德福海洋研究所渔业海洋系芬迪斯科舍物理和化学科学研究室(195)
精彩书摘
读者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