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主持召开全国海洋预报远程视频月会商。会商认为,2月份冷空气仍是影响海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系统,黄海、南海北部及北部湾海域海雾多发,渤、黄海海冰仍然维持。预计2月份我国沿海没有台风风暴潮过程,有0~1次灾害性温带风暴潮过程。2月份我国近海4米以上灾害性海浪过程3~4次,辽东湾最大浮冰范围40~50海里,2月底将终冰。
1月16日,自然资源部党组出台《关于激励科技创新人才的若干措施》(自然资党发〔2019〕2号,以下简称《激励措施》)。本报记者就《激励措施》出台的背景和主要内容,采访了自然资源部科技发展司司长高平。
近日,经广泛推荐,专家评议,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中国太平洋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评选出了“2018年度中国十大海洋科技进展”。
近日,全国人大《对检查海洋环境保护法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提出,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内容,依法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保障人体健康,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作出贡献。出席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5方面具体意见和建议。
近日,全国人大《对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提出,加强海洋强国建设顶层设计、加快海洋产业转型升级、落实科技兴海战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
近日,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组织学会分支机构、学会理事,以及海洋与湖沼领域相关单位推荐,经学会理事投票,评选出2018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
1月22日,兼具装备运输、海上灭火、应急指挥功能于一体的国内首艘大型多功能应急救援保障船在舟山石化港区投入运行。该船长78米、宽14.5米,设计航速18节,可装载14辆消防车,装有2门大流量水炮和30吨泡沫液,配备了先进的信息化指挥系统、船载无人机系统、船载网络通信系统、船舶通信导航系统、消防员单兵通导系统、消防车通导系统等,拥有侦察检测、指挥通讯、船舶监管、车辆/人员定位及其他辅助功能,应急救援范围辐射半径为500公里,被称为国内首艘“消防航母”。
离大连市中心不远,有个梭鱼湾,正在建造的中国航母就停泊于此。大连地铁5号线要穿过这个海湾,考虑到巨轮出入,不能架设跨海桥梁,因此采用海底隧道。而这项工程催生出一台超级装备。
1月15日,自然资源部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联合香港天文台、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局、澳门海洋学会、中国海洋大学在京召开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预警报保障技术研讨会,就全面开启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预警报服务达成共识,以期有效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海洋灾害预警报合作与融合发展,加强预警报技术和信息共享,构建海洋灾害联合预警机制,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海洋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水平。
“雪龙”船在执行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任务期间,于北京时间1月19日上午10时47分,在阿蒙森海密集冰区航行中,因受浓雾影响,在南纬69°59.9',西经94°04.2'位置与冰山碰撞,碰撞时船速3节(约5.56千米/小时),船艏桅杆及部分舷墙受损,无人员受伤,压载水舱、油舱、主机及其他船舶动力设备、通讯导航设备运行正常。